分卷阅读200
方的事放到一边,开始讨论起学问来。
留在家里的林清婉刚刚迎来第一个客人。
周刺史是便服过来的,只带了个长随,看见林清婉便忍不住苦笑一声,“郡主太冲动了,还是赶紧把外面的架势撤回来,以免将来后悔。”
“周大人先里面请吧,”林清婉展颜笑道:“将来我后悔不后悔我不知道,但现在我是不悔的。便是后悔也不是为利益,只怕会给你和百姓们添麻烦。”
周刺史摇摇头,随她进屋,“我能有多少麻烦?这么一门挣钱的手艺交出去真的不心疼?”
林清婉哈哈大笑道:“只要我手上有人才,何愁技艺?”
周刺史不信。
林清婉将人请到花厅,让人上了茶才道:“那是因为你们对匠人有误解,只要你们肯鼓励,工匠们都是心灵手巧之人,百人中只要有一人想出改进的方法,点滴累积总会汇成河流,到时还愁没有技艺吗?
我家的草纸就是这么做出来的。”
周刺史叹气,“也就是说你不变了?”
“还请周刺史助我。”
周刺史便起身对林清婉揖了一礼,“郡主放心,我会下令规范市场的,别的地方我不敢保证,但在苏州,纸业就乱不起来。”
“多谢周大人。”林清婉回礼道:“扬州也不必担心,孙大人和刘大人会帮忙的。至于其他地方,”
她微微一笑道:“倒暂时不用担心,不是谁都有胆魄走出苏州的。”
周刺史微微颔首,起身道:“那下官先回去安排了。”
“我送周大人。”
林清婉亲自将人送出去,到了门口,周刺史便低声道:“多谢林郡主为天下寒门学子做的事。”
林清婉诧异的挑了挑眉,抬头看向他的眼睛,微微一笑道:“不必谢,不过是继承兄志,不丢先祖的脸罢了。”
周刺史拳头一紧,果然,她是有意为之的,她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和影响。
周刺史升深吸一口气,退后两步对她一揖到底,起身又对着林江坟墓的方向一揖,这才大踏步离开。
林清婉不偏不倚的受了他的礼,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开。
“姑奶奶?”林管家满眼不解的看着她。
林清婉看着周刺史离开的方向笑道:“上天是站在我们这边的,所以给了我们周刺史做父母官。”
林管家满头雾水,他完全没听懂林清婉和周刺史的机锋。
林清婉却已经转身道:“走吧,回去呆着,看看今天还有没有客人来。”
林玉滨下学后把她们的石先生带回来了。
石贤不是第一次来林家别院,这次却是再认真不过的打量着,林玉滨假装没看到她眼里的探究,侧身道:“先生里面请,姑姑现在多半在后院呢。”
石贤笑,“我听说你们姑侄俩人还在后院开了块地种庄稼呢,稻秧可插了?”
“插了,还是姑姑带着我和佑堂兄插的,先生想去看看吗?”
“若是你姑姑和你不介意的话。”
等林清婉收到消息迎出来时俩人已经走到了二门处,林清婉笑道:“贵客莅临,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。”
石贤忍不住笑道:“郡主居所若还是寒舍,那我等连蓬门荜户都算不上了。”
“石先生今次来是专门来打趣我的?”林清婉扭头对林玉滨道:“快去洗漱吧,我来招呼你先生。”
石贤笑道:“知道你宝贝侄女,玉滨,你去用茶点吧,我与你姑姑说些话。”
林玉滨脸一红,她身体弱,徐大夫要她养身,每天要少吃多餐,所以每次下学回来就要先喝半碗汤,再吃些茶点。
这个习惯不小心被同窗们知道了,大家都笑她娇气,每次一下学就用这话打趣她。
第153章公开(三)
石贤没有去花厅,而是提出想看看林清婉种在后院的庄稼。
那片地不仅有稻田,麦田,还恳出一块地来种了瓜果蔬菜,石贤问,“都是郡主种的?”
林清婉道:“有玉滨和侄子帮忙。”
“那也有心了,”石贤见几株冬瓜苗已经爬上了架子,伸手摸了摸它充满生机的藤条,突然就将准备好的话丢在了脑后,她回过神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林清婉道:“先秦是以军功授官,进爵,到汉时以察举制代之,不论东汉时察举制如何混乱,在此制成时的确为国取材无数。”
林清婉颔首,她也是学历史的,自然知道这点,无论一个制度刚开始如何先进,适宜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只会越来越**。
一是它已经不适宜那个时代;二是利益使然,在摸透它的规律后,自然有人特意谋之。
那样它就再发挥不了它的作用。
“察举后是九品中正制,虽改自察举制,但魏晋时却能肃清贪腐,为国家选出了不少有才之人,而门阀士族便由当时起,至隋时才有科举制,”石贤顿了顿道:“林郡主,我不知你知不知道,隋亡虽有炀帝刚愎自用,好大喜功的原因在,但开创科举也是一大原因。”
当时门阀士族兴盛,隋炀帝要开创科举,直接便触及了他们的底线,不然也不可能各地起义,且看当时领兵造反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。
林清婉眼睛一亮,看向石贤,“倒忘了,石先生出自史学大家,家中莫非有隋唐时的史记?”
石贤扬眉一笑,“林郡主似乎对史学很感兴趣。”
林清婉轻咳一声道:“追寻先人足迹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。”
石贤脸上的笑容忍不住更真切,“这话倒像是我母亲说的一样,历史能予人警示和指点。林郡主既然爱史就该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有多危险,唐亡后,梁帝为获支持大量取用世家,这才九品制与科举制并重,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,可现在已是尾大不掉,食之如蜡,弃之却有可能断足。
而现在想要把这尾巴砍掉,焉知你不会成为那条失去的臂膀?”
“石先生太看得起我了,我不过是个住在乡下的寡妇,如何能为一国臂膀?”
石贤道:“郡主敢将草纸的价格定得这么低,又敢将草纸的配方公布出来,可不为一国臂膀?”
林清婉不语。
石贤也不再继续,她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她,“这是我妹夫托我交给你的。”
林清婉挑眉看向她。
石贤笑,“放心,不是私相授受,若你那族侄有意去卢氏家学便将持这封手书上青峰山。他说,郡主如此大义,那她看重的子侄总不会太差。”
林清婉接过信,行礼道:“请石先生替我谢过卢先生。”
石贤颔首,叹气道:“希望郡主能够保重。”
林清婉见她目露担忧,便忍不住笑道:“石先生,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中我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小寡妇罢了,没有
留在家里的林清婉刚刚迎来第一个客人。
周刺史是便服过来的,只带了个长随,看见林清婉便忍不住苦笑一声,“郡主太冲动了,还是赶紧把外面的架势撤回来,以免将来后悔。”
“周大人先里面请吧,”林清婉展颜笑道:“将来我后悔不后悔我不知道,但现在我是不悔的。便是后悔也不是为利益,只怕会给你和百姓们添麻烦。”
周刺史摇摇头,随她进屋,“我能有多少麻烦?这么一门挣钱的手艺交出去真的不心疼?”
林清婉哈哈大笑道:“只要我手上有人才,何愁技艺?”
周刺史不信。
林清婉将人请到花厅,让人上了茶才道:“那是因为你们对匠人有误解,只要你们肯鼓励,工匠们都是心灵手巧之人,百人中只要有一人想出改进的方法,点滴累积总会汇成河流,到时还愁没有技艺吗?
我家的草纸就是这么做出来的。”
周刺史叹气,“也就是说你不变了?”
“还请周刺史助我。”
周刺史便起身对林清婉揖了一礼,“郡主放心,我会下令规范市场的,别的地方我不敢保证,但在苏州,纸业就乱不起来。”
“多谢周大人。”林清婉回礼道:“扬州也不必担心,孙大人和刘大人会帮忙的。至于其他地方,”
她微微一笑道:“倒暂时不用担心,不是谁都有胆魄走出苏州的。”
周刺史微微颔首,起身道:“那下官先回去安排了。”
“我送周大人。”
林清婉亲自将人送出去,到了门口,周刺史便低声道:“多谢林郡主为天下寒门学子做的事。”
林清婉诧异的挑了挑眉,抬头看向他的眼睛,微微一笑道:“不必谢,不过是继承兄志,不丢先祖的脸罢了。”
周刺史拳头一紧,果然,她是有意为之的,她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和影响。
周刺史升深吸一口气,退后两步对她一揖到底,起身又对着林江坟墓的方向一揖,这才大踏步离开。
林清婉不偏不倚的受了他的礼,站在门口目送他离开。
“姑奶奶?”林管家满眼不解的看着她。
林清婉看着周刺史离开的方向笑道:“上天是站在我们这边的,所以给了我们周刺史做父母官。”
林管家满头雾水,他完全没听懂林清婉和周刺史的机锋。
林清婉却已经转身道:“走吧,回去呆着,看看今天还有没有客人来。”
林玉滨下学后把她们的石先生带回来了。
石贤不是第一次来林家别院,这次却是再认真不过的打量着,林玉滨假装没看到她眼里的探究,侧身道:“先生里面请,姑姑现在多半在后院呢。”
石贤笑,“我听说你们姑侄俩人还在后院开了块地种庄稼呢,稻秧可插了?”
“插了,还是姑姑带着我和佑堂兄插的,先生想去看看吗?”
“若是你姑姑和你不介意的话。”
等林清婉收到消息迎出来时俩人已经走到了二门处,林清婉笑道:“贵客莅临,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。”
石贤忍不住笑道:“郡主居所若还是寒舍,那我等连蓬门荜户都算不上了。”
“石先生今次来是专门来打趣我的?”林清婉扭头对林玉滨道:“快去洗漱吧,我来招呼你先生。”
石贤笑道:“知道你宝贝侄女,玉滨,你去用茶点吧,我与你姑姑说些话。”
林玉滨脸一红,她身体弱,徐大夫要她养身,每天要少吃多餐,所以每次下学回来就要先喝半碗汤,再吃些茶点。
这个习惯不小心被同窗们知道了,大家都笑她娇气,每次一下学就用这话打趣她。
第153章公开(三)
石贤没有去花厅,而是提出想看看林清婉种在后院的庄稼。
那片地不仅有稻田,麦田,还恳出一块地来种了瓜果蔬菜,石贤问,“都是郡主种的?”
林清婉道:“有玉滨和侄子帮忙。”
“那也有心了,”石贤见几株冬瓜苗已经爬上了架子,伸手摸了摸它充满生机的藤条,突然就将准备好的话丢在了脑后,她回过神来目光炯炯的看着林清婉道:“先秦是以军功授官,进爵,到汉时以察举制代之,不论东汉时察举制如何混乱,在此制成时的确为国取材无数。”
林清婉颔首,她也是学历史的,自然知道这点,无论一个制度刚开始如何先进,适宜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只会越来越**。
一是它已经不适宜那个时代;二是利益使然,在摸透它的规律后,自然有人特意谋之。
那样它就再发挥不了它的作用。
“察举后是九品中正制,虽改自察举制,但魏晋时却能肃清贪腐,为国家选出了不少有才之人,而门阀士族便由当时起,至隋时才有科举制,”石贤顿了顿道:“林郡主,我不知你知不知道,隋亡虽有炀帝刚愎自用,好大喜功的原因在,但开创科举也是一大原因。”
当时门阀士族兴盛,隋炀帝要开创科举,直接便触及了他们的底线,不然也不可能各地起义,且看当时领兵造反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。
林清婉眼睛一亮,看向石贤,“倒忘了,石先生出自史学大家,家中莫非有隋唐时的史记?”
石贤扬眉一笑,“林郡主似乎对史学很感兴趣。”
林清婉轻咳一声道:“追寻先人足迹是一件很令人喜悦的事。”
石贤脸上的笑容忍不住更真切,“这话倒像是我母亲说的一样,历史能予人警示和指点。林郡主既然爱史就该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有多危险,唐亡后,梁帝为获支持大量取用世家,这才九品制与科举制并重,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,可现在已是尾大不掉,食之如蜡,弃之却有可能断足。
而现在想要把这尾巴砍掉,焉知你不会成为那条失去的臂膀?”
“石先生太看得起我了,我不过是个住在乡下的寡妇,如何能为一国臂膀?”
石贤道:“郡主敢将草纸的价格定得这么低,又敢将草纸的配方公布出来,可不为一国臂膀?”
林清婉不语。
石贤也不再继续,她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她,“这是我妹夫托我交给你的。”
林清婉挑眉看向她。
石贤笑,“放心,不是私相授受,若你那族侄有意去卢氏家学便将持这封手书上青峰山。他说,郡主如此大义,那她看重的子侄总不会太差。”
林清婉接过信,行礼道:“请石先生替我谢过卢先生。”
石贤颔首,叹气道:“希望郡主能够保重。”
林清婉见她目露担忧,便忍不住笑道:“石先生,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中我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小寡妇罢了,没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