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库 - 言情小说 - 女帝师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755

分卷阅读755

    河水一下一下地拍打着草地,潮湿的晨风中有泥土的腥气。李威早已赶了回来,只因银杏拦着,不好近前。我呆站了片刻,携绿萼向银杏与李威走去,一面低声道:“回府后,你与小钱去汴城府,就说吴粲的尸身找到了,在吴珦京中居所的宅院之中。”

绿萼更加不解,然李威就在面前,她不敢多问,只是道:“姑娘一下子差奴婢和钱管家两人一同前去,只怕李威要派人跟去。”

我笑道:“李威派人保护你们还不好么?省得我担心。”

施哲和董重果然从吴珦的菜园中,掘出一具无头尸身,虽已无法辨认,衣裳却是没错的。吴珦于公堂认罪,因痛恨吴粲叛主求荣,便一剑杀了他,割下头颅悬于坊间。吴珦身材高大,老而不衰,一剑杀了身为文官的亲孙儿,倒也不无可能。施哲与董重纵然聪明,一时之间又怎能料到吴粲是被祖父所杀?况且他们也未必知道吴珦一直在京中,从未回南。

前线每日都有书信催问,吴珦既已认罪,施哲与董重便草草结案。好在高旸并没有处置吴珦,而是将他赶回原籍,禁锢余生。

听闻此信,我正在露台上观雨。今夏的雨水格外充沛,午后才停了一个时辰,傍晚又下了起来。雨水自檐倾落如珠,凝成细流顺着柱子无声流淌。整座汴城一片灰暗苍茫,车马的灯光倒映在潮湿的青石街上,汇成两道光流。汴河腾起无数浪花,沙沙雨声如吟如诉。

高旸没有杀师广日,也没有杀吴珦。我心中甚慰,不禁大大松了一口气:“那就好。”

银杏笑道:“催得这样急,怎么却不了了之了?”

雨水落在掌心有秋凉的意味。我淡淡道:“吴粲这样的叛徒,信王也不会喜欢的。各为其主,大义灭亲,吴珦没有错。”

银杏道:“这吴大人倒像是料定信王不会杀他似的。”

若说“各为其主、大义灭亲”,我又何尝不是?然而我绝不敢行吴珦这一步。“即使真的预料到,自首也是需要勇气的。我就没有这样的勇气。”

银杏忙道:“姑娘做的事,可是拿刀子往信王的心尖上戳。信王倒也罢了,好歹有那么多年的情义在。衣带诏那件事情,王妃满打算杀了姑娘,却又失算了,定然恼怒得很。”

我叹道:“她想杀我,从来不只为她自己。我千方百计地活下来,也不是为自己。”

银杏微微一笑:“姑娘下定决心就好。”

低垂的乌云重重压住汴城,我深吸一口气:“我早已下定决心,你知道的。”

【第四十三节汤武革命】

洛阳久攻不下,昌王高思谊终于在七月初退兵了。高思谊亲自断后,大军往函谷关撤退。死伤十之六七,士气甚是低落,所幸行军有序,只待退入函谷关,便可整军再战。然而高旸早已伏兵邀其归路,居高临下,滚木礌石乱下,火箭火铳四射,强弓硬弩齐发。当日刮起东风,高旸以毡布裹草车,浇油其上,横于山隘中断其归路,浓烟滚滚,不辨敌我。昌王军人仰马嘶,不复成阵,自相践踏斗殴,死伤无数。昌王见大势已去,带领亲随向西突围,一路奔到函谷关下。守关将领不肯放高思谊入关,追兵在后,高思谊只得仓皇北渡,翻山越岭,不知所踪。

高旸与文泰来挟两宫銮驾进军函谷关,函谷关守将早已闻得昌王败北,当即斩下林道周的首级,献关投降。于是一面进攻,一面游说,一月之内,关内州县纷纷开门迎接两宫。唯有长安守裘玉郎闭门顽抗,不过半个月,为部将所卖,捆缚了交予高旸,斩首于辕门前。裘玉郎留在泾州的家眷,被高旸锁在府中,一把火烧死。凡越墙逃出的,一律射死。昌王高思谊八岁的独子高晦,被塞入布囊,自长安城墙上掼杀。关中平定。

九月,高旸兵分两路。一路进军西北,抵御趁乱入寇甘凉的回鹘人,俘虏男女万余口,牛羊数万。回鹘再次请和,并请求公主和亲。一路自汉中入蜀,攻下成都,王甯的旧部逃往江陵,益州平定。十月,高旸携两宫班师回京。

我虽然早有预备,闻得昌王兵败的消息,一颗心仍是痛得透不过气。高旸的声望已如日中天,遍视朝野,再没有一个人能与之抗衡。他是太祖皇帝高元靖的长孙;他身在宰衡之位,扶立幼主;他果断处死了弑君的凶手,废曹氏,立李氏;他弭平西南西北两处边患,雷厉风行;他镇压城中逆党与南北叛乱;他对义人师广日与吴珦网开一面,不予报复。

朝中风声四起,有好事谄谀的言官,上书请皇太后代天子行尧舜禅让之事。

一年的筹谋,终究不及他十数年的潜伏。我已一败涂地。

回朝后高旸一团忙碌,无暇来新平侯府。我要进宫向皇太后请安,派李威请示了数次,才有答复。待得能入宫看望芸儿时,已是十月将尽。自昌王起兵至今,整整半年。自狄道至洛阳,从江陵到南阳,甘凉村社,帝都紫府,到处积尸如山,血流成河。天地感刑杀之阴气,早早下起雪来。景祐元年就要过去了,来年是何年号,却难知晓。

彗孛大角,原来应在今日。

换过衣裳,入宫的车马还没有备好。我心不在焉地走上露台,望着汴河发呆。天空近乎雪白,汴河如翠带横亘。覆着雪花的帆船似收了羽翼的天鹅,泊在岸边避寒。雪粒扑在脸上,又硬又凉。

银杏为我披上斗篷,语带薄责:“姑娘出来也不披件衣裳,若病了,绿萼jiejie又要埋怨奴婢了。”

如此细致入微的关切之语,仿佛许多年前常常听到,却不是出自银杏之口。屈指袖中,原来她离开我,已有八年。银杏听闻我的叹息,现出凄然不忍之色:“姑娘这一去宫里,便再不能回头了。”

我低头系上丝带,淡淡道:“我知道。”

银杏道:“奴婢以为,姑娘已经尽了全力。天意如此,人力难挽。姑娘若喜欢,咱们还可以离开京城,再也不回来。”

我摇了摇头:“皇太后还在宫里盼着我呢。”

银杏微微一笑:“好。姑娘去哪里,奴婢就去哪里。”

离京半年,高朏已满周岁。芸儿与宫人在庭院中与高朏追逐嬉戏。章华宫的热闹一如往日。高朏已走得颇为平稳,小红袄化作一团火,飘到哪里,哪里就有欢笑。一时累了,便心满意足地伏在母亲肩膀上,压抑不住想说话的热情,一迭声地唤“mama”。高朏唤一声,芸儿便应一声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