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库 - 言情小说 -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53

分卷阅读153

    交。

现在人回来了,王守泉和钱明华就把粮食称重之后,放到马车上送到粮站。

到了那里才发现,今年交粮最积极的居然是他们。

以往,粮站门口可是排了老长的队。现在这是怎么了?

进去一打听,才知道许多生产队的粮食都没收上来。

再加上食堂的存粮已经不多,生产队长就不愿意虚报产量。

这个钱明华倒是不知道。之前,他报的亩产就是按今年实际数目报的。

周社长倒也没为难他,甚至之后的开会也没找他。

原来,大家都不愿意再虚报了。

今年红薯大丰收,他们交得很快。

出来的时候,王守泉说自己去乡里打听一下,到时候也好有个对策。

钱明华知道王守泉是担心上面领导会让他们上交全部余粮。

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,如果上面领导带着民兵强行过来搜粮,他们连反抗之力也没有,只能乖乖竖手就擒。

钱明华赶着马车等在离乡政府不远的巷子里。

周社长对他一点好感也没有,他还是别凑上去吧。要不然受连累的可是他们生产队。

另一边,王守泉到了陈书记办公室。

陈书记看到他过来,故作不悦地冷哼一声,“你们队竟会给我出难题!”

王守泉小心翼翼地瞅了他好几眼,看到他不是真的生气,立刻换上哭丧脸,“陈书记,我们也是没法子啊,男人们都去大炼钢了,女人们拼死拼活才把红薯收上去。就那些口粮也就是养活我们自己,哪里还敢虚高呢。”

陈书记挥挥手,脸板不住了,拍拍他的胳膊,哈哈大笑,“你小子行哇。人在钢铁厂炼钢,家里还能按部就班,一点错也不出。粮食也如实收上来了。不孬真不孬。”

王守泉很羞涩地挠挠头。

陈书记夸完之后,递了一份报名表给他,“这是给你们生产队的名额,只有一份。回去填一下,我们好报上去。”

王守泉不明所以接了过来。而后惊呼起来,“这是劳动模范的申请表?”

陈书记从椅子上站起来,笑眯眯地拍拍他的肩膀,“好好干!特地奖励你们队的。”

他走到窗边,拿起茶几上的暖瓶给自己倒了杯热水,而后无奈地摇头,“你是不知道老周那脸色!啧啧啧!”他一脸嫌弃。

王守泉有些好奇。

等陈书记端着搪瓷缸重新坐下来的时候,王守泉紧紧盯着陈书记,就等着他接下来的话呢。

陈书记被他这副急切的求知欲逗乐了,倒也没再吊着他,“老周搞得那两个先进生产队,今年亩产连一百斤也没有。把老周气得不行。”

王守泉挠挠头有些好奇,“那两个队不是种得黄豆和玉米吗?亩产怎么可能连一百斤也没有?”

提起这个,陈书记就叹气,“谁说不是呢。因为没有工具,黄豆都熟了,炸裂在地里也没人去拾。玉米,他们倒是掰下来了,可早晚露水重,那些社员偷懒也不知道把玉米收进仓库。就这么放在打谷场,堆在下面的都发霉发芽了。你说产量能高吗?”末了,又有些恨铁不成铁钢,“大队干部一走,两个生产队就是一盘散沙,谁也不服谁!老周现在还有得闹心呢。”

听到这话,王守泉也高兴不起来。他有些担心道,“那周书记还会虚高产量吗?”

陈书记挑眉看着他,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哎,守泉啊,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啊。”

王守泉的心瞬间拔凉一片。

那周社长就算不争先进,可他一定会保住自己的头上的乌纱帽。其他队亩产都低了,那就只剩下他们队了。亩产怎么也得比上半年还要多。

他想求陈书记帮帮忙,可陈书记是管思想的,并不管农耕之事。

何况,陈书记跟周社长一直不对付。两人也谈不上交情。

王守泉拿着那张报名表,心情格外沉重。

钱明华看到他的脸色就知道事情恐怕不妙了。

队里又召开社员会议。一家出一个户主过来开会。

王守泉先把上报劳动模范的事情说了一遍。大家都在推选名额。

最后,不知怎地,竟有人提议钱淑兰。

说她年纪最大,干活比小年轻还利索。很适合当劳模。

还有的人提周雪梅,毕竟她在队里也是出了名的,一天能拿十个工分。

当然还有其他两个,也都是因为平时挣得工分比较多的。

最后,王守泉把几个名额抄写下来,然后投票。

最后,钱淑兰力压第二名十一票,得了这个推荐名额。

不过,这只是推荐名额,并不是最终结果,所以大家也都没当一回事。

但,接下来王守泉的话,却让众人不得不谨慎对待了。

“不如,我们在地头挖个红薯窖存一些进去吧。”

众人都有些呆愣,这可是瞒产呐!这是破坏共产主义!是要挨批斗的。

吓得一个个全都摇头,纷纷表示不行。

王守泉见大家都不答应,心里也只能叹气。

现在,就算他想瞒产也不行了。之前钱明华已经把亩产报上去了。

众人都沉默不语。

最后,这事只能不了了之。

两天之后,上面派了民兵下来,强行征粮,王家村生产大队的粮食只留下三分之一的口粮。

这些粮食,社员们也只能吃到五分饱。

说辞当然会好听一些,比如说“要支援国家建设。”

不过,钱淑兰不打算管这事。王家村还能有她空间里的粮食来救,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好命了。只是,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憋屈,明明是自己种的粮食,他们却吃不饱。

第70章

相比王家村生产大队还能留有三分之一作为口粮,其他大队更加可怜。本就减产,只剩下三分之一就更少了。

何况,王家村种得是红薯,他们种得是黄豆和玉米。无论产量还是数量都比不过人家。

偏偏,他们一点抱怨也没有,大家都直呼奇迹。

后来,一打听才知道,原来,周社长说等他们没粮的时候会给他们联系返销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