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库 - 耽美小说 - (重生)臣有本要奏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5

分卷阅读55

    民,是绝无可能得到准确答复的。

孙蓬把手里最后几块干粮都送给了孩子们,见小孩小心翼翼地把干粮藏进怀里,转身就朝家人身边跑,他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: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殍而不知发……江南东道,长州州府,怕是要出大事。”

孙蓬低喃,摇着头,转身回到车上。

枸杞虽是个下人,可打小进了孙府,日子比起眼前这些流民就要舒坦得多,如今看到这副情景,心底难过的就是马车重新启程,也忍不住时不时回头去看一眼车后头。

待到马车一路上不断遇到新的流民,他的眼泪总算是忍不住流了下来。

“七郎,他们真可怜。”

“嗯。”听到车厢外枸杞的声音,孙蓬低低应了一声。

“七郎能帮他们吗?”

“得到了晋陵,见过晋陵县令才能知道。”孙蓬闭上眼,“现在,什么都不好说。”

马车一路往晋陵去,这一回途中虽有遇到岔路,不管是孙蓬还是枸杞,都直接命车把式往晋陵方向去。

而在到达晋陵官驿前,谢忱已将长州以及晋陵的不少情况简单分析了一遍。

孙蓬离京前,虽有孙老太爷亲自教导了一番江南各地的风土人情,也听闻了不少江南官场的消息。但耳朵听到的东西,他不会嫌多,在亲自看到前,孙蓬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一些东西。曾是太子的谢忱,在这个时候就很好的起到了先生的作用。

长州地处平原,以栽种稻米为主。其中长州产粮最多的地方,在于晋陵县。

晋陵熟,天下足。

这是先帝南巡亲眼见到晋陵稻米满地时发出的感慨。但今时今日,晋陵的粮食都不能达到丰收,百姓甚至不得已流离失所,那晋陵之外的地方该如何?

干旱、蝗灾、饥荒,晋陵县的这三桩事情,没有一件曾经出现在朝堂上,足以说明有人不希望晋陵的情况被熙和帝知道。

这个人,会是谁?

“长州现任刺史姓任,名璀元。他是仪凤五年的探花,尚书令王大人的门生。”

官驿的饭菜说不上不好,但以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来说,这里的饭菜过于丰盛了一些。孙蓬拿着筷子,看着这一桌子的菜,有些吃不下饭,耳边这时却听到了谢忱平铺直叙的话。

“这一路上,七郎可有注意到什么客商行人?”

孙蓬诧异,扭头看向枸杞。后者一脸茫然,仔细想了想摇头道:“七郎,这一路过来还真的没见着什么客商!”

孙蓬闻言有些惊讶:“怎么会……”

谢忱只是笑笑:“晋陵的情况,怕是比你我猜想的还要严重。”

孙蓬神色复杂,手里的筷子有些捏不住了,索性放下:“枸杞,去跟附近的人打探打探,看能不能问出点什么。”

枸杞应声,吃过饭后,就下楼找驿官套近乎去了。

其实不必枸杞去问,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京,一路上虽都不曾事先放出过消息,但但凡在官驿落脚,总会有当地官员不动声色的接近。

然而,他们一行人在晋陵官驿落脚已有两个多时辰,却除了驿官,再未见过旁人,便是晋陵县的主簿、县尉都没肩上一个。

空荡荡的官驿内,除了年长的驿官,连个鬼影子都见不着。

孙蓬面上神色丝毫未变,心底却已经明白,不是县衙未将他这个监察御史放在眼里,便是县衙已经出了事,根本无暇顾及他们。

果不其然,待到枸杞从楼下回来,开口便道出了孙蓬已经猜到的消息——

晋陵县县衙出事了。

第37章【叁柒】黄县令

孙蓬怎么也没想到,晋陵的情况竟然已严重的这种地步。

官驿离县衙有很长的一段路,这一段路上,虽仍有百姓,却三三两两,不过零星几人罢了。而孙蓬只要拦下一人,询问起晋陵县衙往何处去时,那人都会面露难色,摇头叹息。

有个老婆婆正在路边收拾着自己没能卖出去的草鞋,闻言抬头喊了一声:“别去了,县衙没人了。”

孙蓬一怔,扭头去看枸杞。枸杞显然也有些错愕,方才驿官压根没提晋陵县县衙没人的事。

“这位施主,为何县衙无人?”谢忱几步上前,恭谨地行了个合十礼。

“大师,实话说吧,咱们这晋陵县,也快空了。”

老婆婆说话间,视线从谢忱这边落到了孙蓬的身上:“这位小郎君看着是好人家出身,早点走吧,别留在这了。这县城里的人,跑的跑,走的走,剩下的不是富贵人家,就是我们这种走不掉活该饿死的小老百姓了。”

见孙蓬皱眉,老婆婆摇头:“黄大人都没了,你们还要去县衙做什么。”她说完,十分无奈地伸出枯柴一般的手,遥遥指了一个方向,“喏,往那儿走,再拐一个弯直走,就能瞧见县衙了。县衙空了,没人了。”

命人去送老婆婆回家,孙蓬继续踏上去晋陵县衙的路。

方才在官驿,枸杞从驿官那儿打探到了一点消息。

年初开春,照例该是长州春雨绵绵的时节,但意外的是,一脸数月长州未曾降雨。初时还能靠着边上几条河流灌溉农田,供人饮用。到了夏天,眼看着雨还是不下,长州当地的百姓开始坐不住了,纷纷请来僧人道士开坛做法,想借人术法呼风唤雨。

晋陵是长州产粮最多的地方,自然百姓对于降雨也尤为看重。晋陵县内有地千亩的大户为了自家稻田不至于减产,开始偷偷挖渠改道,将一些河流阻截,引水入自己稻田。

到了秋天,长州仍未下雨,百姓苦不堪言。

晋陵稻死千田,连灌溉用的水,最后也成了那些大户人家为求活命自己饮用的东西,甚至还专门派了家丁在水边日夜巡逻,生怕叫百姓偷取。

这样的日子似乎没有了劲头。但所有人都还盼着有一天,突然天降甘露。唯独晋陵县县令黄大人日思夜想,不到四十的年纪,生生熬出了两鬓斑白。

蝗灾的发生,这种时候就显得尤其突然。

那些铺天盖地而来的飞蝗,如入无人之境,飞快地占领了所有的稻田,甚至飞入人家,啃噬所有能啃噬的东西。

蝗灾蔓延了将近半个长州,眼看着越演越烈,百姓们不得已收拾细软,跑的跑,逃的逃,从晋陵,从长州各地向外逃。

然而,更多的是无法割舍故土,不愿离去的百姓。

黄大人每每看到痛哭的百姓,就越发痛恨自己只是一介父母官。他不断地向长州刺史上书,求刺史为救受灾的百姓,开仓放粮,请求朝廷支援。

但不知为何,开仓放粮的消息始终未来,黄大人尚在襁褓中的唯一儿子啼哭了好几日,到第二日已经发着高烧活活饿死了。因为没有粮食饿得没了乳汁的奶娘,跪在产子后身体虚弱根本没有奶水的黄夫人面前嚎啕。

而黄大人,则被下人发现,在书房内悬梁自尽。

想着枸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