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四章 可怕之人
昭化二十四年二月一。 转眼间距离五扇原之战已过去了十天。 五扇原之战的战事已传遍了宁国的大江南北,当然也已传入了京都。 已在玉京城的悦来客栈住了近一个月的吴国太子吴谦,终于得到了五扇原之战的消息。 早春的阳光已有了些许温暖,但站在院子里披着一身暖阳的吴谦,此刻非但没有感受到这暖意,反而还觉得比凛冬更冷了一些。 他的手里还拿着这张刚送来的情报。 他已看过了足足五遍,确定自己没有看错。 他拿着这张纸走到了庭院中的那处凉亭里,坐在了云书贤的对面。 云书贤斟茶,抬头,“何事如此严肃?” 太子云谦将这封情报递给了云书贤。 云书贤放下茶盏接过一看…… “不可能!” “这怎么可能?” “……谢靖倒戈……有天雷助阵……有伏兵三千……” “李辰安千人有如神助,五百玄甲骑兵如入无人之境……” “北部边军三万大军仅仅一个时辰崩溃……枫县数千百姓送酒菜于五扇原为摄政王李辰安举行夜宴……夏侯卓服毒自杀……李辰安次日离开五扇原,率千人向蜀州方向而去……” “江南道大震。” “皇城司的谍子一夜之间抓捕江南道各州府县郡贪官污吏数以万计……” “查抄贪墨所得折银数十亿两,长孙红衣率三千御风卫押解人犯及银两不日入京……” 云书贤看了三遍,这才缓缓抬起了头来,将这张纸放在了桌上,看向了太子吴谦。 “他竟然赢了!” “就算是有伏兵三千,就算是有谢靖的五万府兵……但从这情报看来,关键还是他的那五百骑兵。” “以五百之数的骑兵要破数万人的步阵……” 云书贤又摇了摇头:“为师虽是个文人,却也读过一些兵书,这若是真的…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!” 吴谦深吸了一口气,眉间的神色依旧严肃。 “这些日子在这玉京城里,听了许多关于李辰安的故事。” “机枢房也送来了许多关于李辰安的情报。” “先生,这小子,是个狠人啊!” “首先,能够背着一个傻子的名头隐忍十七年……天下间何人能够做到?” “虽说历史的记载中有这种装疯卖傻掩盖自己的人,这种人通常都是在因为失势为了苟活才会去做的!” “也就是说是迫不得已,并且是在心智极为成熟的时候,用这种方式来掩人耳目。” “但李辰安却从三岁读书启蒙的时候就开始装傻……这一装就装了十四年……” “他为什么要装傻?” “他是怎么做到在三岁这个年龄就装傻的?还装的天衣无缝!广陵城那么多的人足足十四年都没有看出其中的端倪!” “他又是为什么会在去岁的三月三,恰好是钟离若水在画屏湖以文选婿的时候决定不装了呢?” “他并不是直接和钟离若水接触的!” “他展露第一缕在文学上的才华,是在四公主宁楚楚的面前!” “他一直在广陵城,当根本不认识四公主才对,可偏巧他在画屏湖的烟雨亭里,偏巧四公主就去了烟雨亭!” “天下有这么巧的事?” “本宫倒是以为,他的背后有高人指点!” “有人告诉了他四公主去了广陵城,去了画屏湖,要去烟雨亭。” “故而他提前一步去了烟雨亭里等待。” “他的目标,不仅仅是钟离若水……他的诗词明明可以正大光明的夺得魁首抱得美人归,可他却没有那样做,而是通过四公主宁楚楚去转了一手!” “这一手转的妙啊!” “一箭双雕!” “他让宁楚楚对他芳心暗许,又让钟离若水对他爱的死心塌地。” “于是乎,他靠着这两个女子,拥有了她们背后的强大力量!” “定国侯府站在了他的身后,让他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。” “通过宁楚楚,他结识了太子殿下,得到了长孙惊鸿的赏识,又得到了皇上的赞誉……他成了皇城司的副提举,还是朝中监察司的谏议大夫。” “他的爷爷是李春甫,李春甫虽然早已去世,却在朝中给他留下了许多可用之人。” “他凭着这些力量和姬泰正面而斗……此举赢得了许多大臣的认可,让他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政治力量。” “他就是这么积蓄资本的,直到京都之变……本宫倒是认为他应该和奚帷认识,甚至说不定这一切的谋划,都是奚帷在他背后出的主意!” “不然……奚帷的女儿怎么会一直跟在他的身边?” “奚帷的女儿在他身边二人同骑一驴表现的如此亲密,却并没有引来钟离若水或者宁楚楚的反对……她们似乎对此并无意见,就像早已达成的某种协议。” 吴谦洋洋洒洒说了这么一席话,将李辰安短时间崛起的历程似乎分析了一个透彻。 听起来合情合理,去思索似乎也无懈可击。 他用他的才华征服了三个身世了得的女子。 他靠这三个女子的背景谋了一个偌大的宁国! 这样的人,当然不是傻子。 “像他这样的人,极为可怕!” “其心若渊,其智近妖,其谋……宁国正儿八经的皇子,而今可就只剩下了唯一的一个三皇子……听说朝中正在商议给这位三皇子封王之事,封地据说会放在蜀州……” “蜀州,是钟离府经营了多年的地盘!” “这位三皇子去了蜀州,不是流放,而是圈禁!” “其谋狠毒,偏偏还装出了一副大义的模样!” “本宫记得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,天下之人,最可怕者,便是举大义之旗,行大逆之事!” “李辰安,他就是这种人!” “他去了蜀州,如果那位皇长子真就在蜀州……他说是要接回那位皇长子,可在本宫看来,那位皇长子必死无疑!” 吴谦端起了茶盏,眼里露出了一抹狠厉之色: “此人不除,恐成吴国之大患!” 他转头看向了站在身后不远处抱着那把剑的少年,忽的问了一句: “七剑何时出天山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