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库 - 历史小说 - 靖安侯在线阅读 - 第九十二章 且看后生

第九十二章 且看后生

    北齐的皇帝,今年是四十五岁。

    本来按照年纪,大陈的当今陛下本就矮北齐皇帝一辈,因此就算真的是娶了北齐的公主,实际上也没有那么不可接受。

    了不起做点手脚,让这位北齐公主生不了孩子就是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当钱谦在朝堂上提出嫁公主,甚至有些冲撞皇帝的味道之后,小皇帝也并没有立刻发作,而是把这件事,丢给了朝臣们去处理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…

    北齐来的并不是公主,而是去年那个郡主,北齐天子的侄女,这就多少有点瞧不起陈国了。

    听到了裴侍郎这番话之后,即便是脾气极好的杨相国,也忍不住皱了皱眉头。

    他坐在主位上,低头思索了一番,然后环顾在坐的众人,开口问道:“诸公如何看?”

    没有人回答他。

    因为问题很敏感。

    皇帝陛下已经当了五六年皇帝了,朝臣们对于这位小皇帝的脾气很是了解,如果被皇帝陛下知道了这件事,一定会大发雷霆,甚至可能会鞭打钱谦这个使臣一顿,然后将北齐使团赶出建康。

    到时候,也就给了齐人再一次南下,或者说再一次动兵的理由。

    杨相国沉默了一会儿,看向礼部尚书周伏。

    “周尚书,你主管礼部,你先说一说吧。”

    周尚书,与杨敬宗差不多大,两个人做官的时间也几乎同样长久,资历差不太多,虽然杨敬宗是宰相,但是周尚书没有再进一步的打算,因此也不怎么畏惧杨相,听到了这话之后,这位已经年迈的老尚书看向杨敬宗,微微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北齐皇帝,恐怕是欺我主血气方刚…”

    六十年未分胜负,就说明北齐国力虽然强盛一些,但是远远没有到压倒性那么绝对,再加上在北疆过苦日子的胡人入关之后,骤然好过起来,上层贵族便会飞速腐化。

    事实上短短六十年后的今天,北齐的军队已经远没有甲子前的雄风了。

    北齐皇帝恐怕也深知这一点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南朝小皇帝马上就要亲政,北边的那位赵皇帝当然会有危机感,他想要趁着小皇帝年幼,用激将的法子逼小皇帝像他父亲那样,因为一时气愤出兵北上,这样趁着北齐皇帝年富力强,再挫败一次南朝,南朝小皇帝多半就会像他爹那样,彻底偃旗息鼓,当一个“安分”皇帝了。

    如果打得好,甚至有机会打进建康,一统天下。

    因此,在南朝小皇帝将要亲政的当口,北齐自然是很希望跟南朝打一仗的。

    毕竟再过几年,北齐的赵皇帝也就五十岁了,皇位也面临顺递,万一小皇帝卧薪尝胆个十来年,等到北齐皇位顺递的时候出兵北上,到时候谁胜谁负还真的很难说。

    在坐的大臣们都是聪明人,听到周尚书这句话之后,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,一位宰相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杨敬宗,然后缓缓开口:“老尚书说得不错,齐人之所以会有这个动作,恐怕是因为上一次陛下在朝会上…言辞激烈的事情,传到了北边。”

    他说的皇帝言辞激烈,就是几个月前皇帝在大朝会上怒喷杨相国的事,只不过这会儿杨敬宗本人在场,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明说的。

    杨相国对那场大朝会并不放在心上,他微微叹了口气,开口道:“而立之前,最难得的就是一个忍字,只是这个忍字,寻常农家少年尚且做不到,更何况陛下这种九五之尊?”

    他环顾左右,沉声道:“诸公,有良策否?”

    众人一阵沉默。

    最后,还是主管外事的刑部侍郎裴元站了起来,他看了一眼在座的宰相们,又扭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上司周尚书,然后对着杨相国拱了拱手,开口道:“相公,下官有一个法子,或可一试。”

    杨敬宗眯了眯眼睛。

    “你说。”

    “拖。”

    裴侍郎缓缓说道:“北齐的公主既然来了,咱们也不用急着赶她走,就在建康城里找个院子,平日里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,只是不许他们见陛下,也不许他们进朝会。”

    “时间长了,如果她依旧要住在建康,就让她这么住下去,十年二十年朝廷也都养得起,如果哪天她要回去了,也是她主动回去的,跟咱们没有关系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法子,杨相国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他看向裴元,脸上露出了一个肯定的笑容:“如果那个北齐的钱郎中闹呢?”

    “那就让他来礼部闹。”

    裴元微微低头,开口道:“下官是主管外事的礼部侍郎,他们要闹,来找下官闹就是,但是不管他如何闹,朝廷晾着她们也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管这人是北齐的郡主还是公主…”

    裴侍郎面色平静:“一年两年她或许待得住,又有哪个女子能禁得住十年八年的光阴?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杨相国终于拍了拍手掌,缓缓说道:“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,由礼部去给北齐使团找个宅子住下,具体的花费送到户部去,老夫回头给赵昌平写个条子,让他给你们礼部批钱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杨老头又看了一眼周尚书,叹了口气:“老伙计,陛下现在听不进去我的话了,等会就麻烦你去一趟宫里,跟陛下说明这件事,最好…劝他心平气和一些。”

    “你是陛下的老师,你说话,他应当能够听进去一些。”

    周尚书默默起身,叹息道:“少年心性,谁也说不准,老夫按照相国的吩咐,尽力去劝劝就是。”

    说着,周尚书看向杨相国,低声道:“恐怕,相国还需要去一趟宫里,见见孙太后为好。”

    杨相国默默点头,也站了起来,对着周尚书释然一笑:“那就这样,老夫去太后那里,老尚书去陛下那里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看了一眼议事堂的其他人,开口道:“至于诸公,都各安己任罢。”

    他这句话说完,就意味着这一次议事堂的会议“散会”了。

    其他四个宰相与礼部的两个侍郎,都跟着站了起来,对着杨敬宗与周尚书拱手,接着各自散去。

    然后杨相与周老尚书两位七十岁的老人,结伴朝着宫城走去。

    这两位老人,都是小皇帝亲政之后,注定要退下来的“旧人”,也都是即将到岸边的“前浪”,这会儿两个老人家结伴而行,走在皇城之中,心里都不免有万千感慨。

    很快,这半座江山就不归他们这些老家伙打理了。

    至于这半座江山今后会变成什么模样,两位老人家谁也说不清楚。

    只能说…

    且看后生如何了。

    就在两位老人家尽力维持朝局的时候,江都府某位姓沈的后生,终于考完了府试,

    他伸着懒腰,打了个大大的哈欠,从江都府考棚里走了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