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库 - 言情小说 - 锦绣官路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97

分卷阅读397

    将蒋奎和赵文成的科技小组说给他听,到时候让他跟后面大部队会合聊一下,取取经,对于写作也很有帮助。

快到京城的时候他们还是拐去永清参观了一下,顺便将蒋奎和赵文成介绍给米良,到时候让米良请两人到永清拐一下。说起来他们有很多共同点,凑一处肯定有话题,说不定灵感的火花互相碰撞,可以碰出什么新的发明来。

七月初三,几人快马加鞭抵达京城,在关城门的时候踏着暮鼓的咚咚声从宣武门进入。

当夜几人都住在林宅,第二日孟掌柜就和荆老板一起来拜访。

见面自是一番寒暄,之后孟掌柜就跟林重阳汇报他这段时间的收获和安排。

林重阳笑道:“生意的事情我并不太懂,孟掌柜和师傅们商量着来吧。”

孟掌柜也很喜欢他这样,从来不就经营细节指手画脚,但是大方向又给把握得很好,正是他心目中老板的样子。

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勘察地段,觉得正阳门里棋盘街、城西城隍庙、城东灯市,都是好地方,酒楼可以开在城西,这里富人多,有钱人遍地是,而东市那里贵人多,一不小心容易撞上,比较容易出岔子。

他们文魁楼有很多招牌私房菜,京城其他酒楼并没有,在这里开一家绝对可以。

另外,百姓餐他觉得还是离衙门近一些好,开在棋盘街附近或者长安街最合适,到时候给衙门送餐也快当方便,不会耽误事儿。

他们的百姓餐可不是后世没有营养的快餐,也是文魁楼那种讲究的菜式,只不过营销方式不同而已。

要说以前他们想打入京城那是不可能的,就算舍得花钱也没那个机会,现在林重阳中了状元,还有荆老板帮衬,自然还是有点势力的,把酒楼开起来绰绰有余的。

在荆老板的帮助下,赵文藻也在大时雍坊租了一栋小院,陆延之前买的院子也在这一带。林毓隽则将明时坊的宅子租出去,赵氏领着孩子暂时呆在老家,他一个人就去住衙门分派的官舍,这样还能加强同僚感情,只定期来和林大秀一家团聚即可。

之前孟掌柜和荆老板也陆续帮他留意了小田庄,林重阳来了可以挑选一下,直接付款。

这一次从家里来林重阳带足了银子,有林中和和老太太给的,还有这一次摆酒赚来的巨额款项,大半都分给了四房。

林重阳也不用和爹娘商量就在长河村买了五十亩地,那里有林毓隽之前买的院子可以住人,另外在京城南边的五里屯附近买了二十亩用来种瓜果蔬菜,还买了一个宽阔的大院,以后可以当作坊。

另外他还在略远一点的西关厢那里买了一百五十亩,带了一座院子,田地都租给佃户们种着,院子则留着安排人住。

这些总共花了2500多两,还是友情价,虽然城北便宜些,不过有钱有地位的人很少去那里买地。

赵文藻陆延庄继法等人也都各自或租或买,置办了在京需要的宅院和田地,他们这也是受林重阳的影响,原本觉得有地方住就好,不去折腾小田庄,毕竟他们没有林重阳那么强烈的置办房产的欲望。

田地大部分租给佃户,菜地自己家经营,这一次林中和给他们挑了几对三四十岁的夫妻来,到时候完全可以胜任。

虽然自家带人来路远花费大,以后就省心很多,知根知底,他们也忠诚,断然不会像就地雇来的那些惯会使jian耍滑不好驾驭。

七月初七是他们销假的日子,也就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。

一大早林重阳换上状元常服,跟赵文藻、陆延去翰林院报到。

他的状元常服是御赐的,也就是日常上衙的官服,赵文藻和陆延等人的却是自己在成衣铺订做的。

棋盘街有专门订做官服的成衣铺,不管什么官服都能做,而且又快又好,当然也贵。

林重阳现在有了见识,也知道这种铺子不是普通的铺子,定然是某大人或者权贵之家开的,甚至不客气的说,繁华地段的铺子,全都脱不开勋贵、官员们的渗透。

官商勾结好发财。

翰林院坐落在东长安街南面,过了兵部、銮驾库,东边就是翰林院,东墙临着玉河。翰林院大门朝北面东长安街开,三重大门,最后一重是登瀛门,进去就是翰林院主建筑群,虽然大门朝北开,可主要建筑还是朝南的。

他们要报到的地方就在登瀛门进去的公署内,正堂七间厅堂,东西各带着五间厅堂,来的时候吕明宪等人已经到了,都等在东西廊下。

不过没看到杨颖和蔡康几个,估计还没来报到。

七间正堂内有学士、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等五人的座位。翰林院学士李固,如今升任吏部右侍郎兼职翰林学士,平日他都在吏部坐堂,翰林院诸事都由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主持,有重要事情再汇报他即可。

今日新科状元等人要来报到,李固特意在翰林院坐馆,陪同的是侍读学士谭赟。

李固知道谭赟曾经做过山东提学道的,不禁就问起状元郎当年的事情,“听说林状元八岁下场一鼓作气?”

谭赟现在有点后悔没调职去大理寺,却也只能笑道:“千真万确,林状元不负神童之名。”

李固也听过谭赟和林重阳的恩怨,知道跟谭赟继续聊林状元只怕等于结怨,便岔开话题。

这时候就有孔目来报林状元等人来了。

李固立刻让诸人入内,为了表示对新科进士们礼遇有加便站起来,笑微微地看着门口进来的新晋翰林官们。

林重阳等人,分列入内行礼,“拜见恩师,谭学士!”

对于翰林院新贵,就算李固都不会拿架子的,和和气气地交谈鼓励一番,“本官日常在吏部坐堂,翰林院的事情由谭学士几位主持,诸生们寒窗十载,一朝金榜题名,又入得翰林院这样的清贵衙署,定要恪尽职守,为君分忧。”

众人立刻表态,一定要兢兢业业勤奋工作。

接下来交代他们在翰林院要做的事情。

庶吉士们因不是正式翰林官,要先实习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,这期间就由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四人教导,他们的办公位置在西边五间读讲厅内,各人的差事就由各自的教习分配,跟着教习一边学习一边办差。

而鼎甲的工作由李固亲自安排,三人不必再实习,可以直接胜任一些编纂差事,同时还要观政,说起来似乎任务很重,实际新入翰林院的诸人基本就是喝喝茶看看书的闲差,也只有少数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历练。

大家少不得要再次表示要勤奋办差,踏实学习,李固很满意,笑着摆了摆手,“今日下衙本官为诸位新晋们摆酒庆贺,就在东长安街的会仙楼。”

晌饭还是要自己解决的。

翰林院没有食堂自然也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