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门书库 - 经典小说 - 贫家子的科举路在线阅读 -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25节

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225节

    支持私刑的觉得对方故意夸大其词,“这种冤枉人的事毕竟在少数,你看,这么多年咱们也只听到了这一起。”

    “你怎知道以前的那些不是被冤枉的,此次若不是石洲知府明察秋毫,又有谁能知晓萧氏竟是被夫家诬陷的!”

    于是,各持不同看法的双方,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各抒已见。

    而原本站在边上瞧热闹的其他人,在听到那句“你怎知道以前那些不是被冤枉”的话后,纷纷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突然想起,每次一有处置yin妇的事,大家都是义愤填膺,根本没人去想有没有冤枉的事发生,哪怕当事人再怎么为自己辩白,都没人愿意去听,浸猪笼的照常浸猪笼,打杀的依旧被打杀,都觉得这是一件既解气又理所当然的事。

    难道这其中真的有被冤枉的?

    “你们怕是不知道吧,那石洲知府已贴出了告示,说往后再有此种做法的人,一律按杀人犯论处。”

    啥!杀人犯?

    那些不服气的本想大骂上几句胡闹,可一想到人家可是当官的,他们小老百姓可得罪不起,只得硬生生的把到嘴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。

    不过开罪不起当官的,眼前与自己唱反调的倒是不用忌讳。于是有吵成一团的,也有直接上手掐架的,再加上一旁当笑话看的人,真可谓好不热闹。

    而这些争论,自然都在林远秋的意料之中。话说他让张贵和家丁们把这件事宣扬到各处,为得就是让此事的影响力最大化,也希望民间能出现与自己相同看法的声音。

    而据家丁们带回来的消息,可见效果还算尽人意。

    都说打铁得趁热,林远秋很快就此宗案件给景康帝作了汇报,奏折上头大量阐述了动用私刑的弊端,其意不言而喻,那就是期望圣上能重视起来,毕竟这可都是涉及人命的事。

    只是一连三个月过去,彼时石洲府百姓新种的水稻都有一尺多高了,景康帝那边还未见有动静。

    唉,林远秋就知道,这根深蒂固的事,想有改动哪是那么容易的。

    按照先前所说,在水稻开始育苗时,朝廷就安排了不少过来学新种植方法的人。

    其实这些人就是从各州府挑选而出的,要从稻种育苗一直待到谷子收割后才会离开。

    为了能更方便他们的跟学,林远秋把人全都安置到了后寺村。住的地方当然是征用的百姓家,半年时间给十两银子,这对后寺村的村民来说,简直是意外收获了。

    于是大伙儿一商量,两户人家挤一处,硬生生腾出十几户房子给官府用,而每户房子挣得的十两银子,自然是合住在一起的两家均分了。

    至于两家人挤在一处到底住不住得下的问题,哪里还用考虑啊。托知府大人的福,他们后寺村的村民在城里可都是有宅子的,只要让家中女眷都住到城里,村里只留下种地的大老爷们就成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因今年石洲府全面使用新的种植方法,是以林远秋一连几天不在家是常有的事。

    也所以,每次看到钰柔的大孕肚,林远秋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内疚。

    本以为这次肯定能弥补上怀宝儿时少了陪伴的遗憾,岂知,自己却比上回更忙。

    钟钰柔自然知道相公的心中所想,只是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啥可怜的地方。

    相公每日忙于公务,没时间陪着自己实属正常。何况祖母和婆婆时刻都在自己身旁,家中下人不管在吃食上还是照料上,都格外的尽心。

    所以自己才没那么多矫情呢。

    再说钟钰柔每日与婆婆也有事要忙,哪还有时间去多思少了相公陪伴的事。

    原来就在上个月,吴氏提议也在府城开一间绣品作坊,由她和三儿媳还有小孙媳一起打理。

    至于挣不挣银子的,倒在其次,吴氏觉得,既然圣上封了诰命给自己,那她总要为城里那些少了生活来源的妇人做些帮扶。

    对于婆婆(祖母)的想法,冯氏和钟钰柔自然十分支持,话说她们可也是四品诰命呢,当然也有扶助贫妇们的责任。冯氏和钟钰柔是知道的,因着永宁州和定胡县两家绣品作坊的存在,让好些原本只能任劳任怨的妇人,终于得了在家中有话语权的利呢。

    这样想着,婆媳两人自然不作耽搁。于是虽城里的作坊还没规整好,这边婆媳二人已忙起给绣品打样的事了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第228章 病

    春闱结束的一个月后,林远秋收到了王文昌报喜的信。会试六十二名,殿试位列二甲第五十九,也算成绩不错了。

    除了王文昌,此次刘青安和张元也得中了进士。不过三人的朝考并未过,所以都未进入翰林院。在寄出信之前,王文昌与张元他们正在等着外放或是留京的事。

    林远秋很快把妹夫考中进士的喜讯告知了爷奶和爹娘,想到如今家里有了三个进士老爷,林三柱顿时喜得见牙不见眼。可等听到小女婿有可能会被外放后,林三柱和冯氏又立马担心了起来。

    在塞北这几年,夫妻俩自然知道,地方上虽多了自在,可想把地方治理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再想到届时小女儿与两个小外孙肯定要跟着一起外放,林三柱和冯氏更是不放心了起来。

    夫妻俩突然觉得,哪怕儿女已长大成人、结婚生子,他们当爹娘的,都没有不为儿女cao心的时候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二宝出生的这日,林远秋恰好在家。冯氏直说二孙子是个会挑日子的,否则若是选在出稻穗的时候出世,他爹一准在外头忙。

    冯氏不知道的事,林远秋早已打算好了,所以这段时间哪怕再忙,他也只会安排了其他人去。

    不是林远秋过分小心,而是生孩子实在危险,他不陪在身边怎么可能放心。

    好在母子平安,虽没生出自己盼望已久的女儿,可林远秋也已是乐得见牙不见眼了。

    对此刻的他来说,没有什么比妻子生产顺利,孩子健健康康更让人心安的事了。

    且林远秋认为,自家的二宝肯定是带着好运来的。这不,接生婆刚把儿子抱出来给他这个爹瞧,平安就飞快过来禀报,说是京里有公文下来。

    这样的事肯定是耽误不得的,林远秋把小脸红通通的儿子放到他娘怀里后,就很快去了前衙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应该是关于水稻种植的,哪知等林远秋把公文打开一看,当即笑容满脸了起来。

    哈哈,自己的期盼终于得以实现,圣上不愧是个明君啊!

    原来,对于林远秋上报的杨家父子杀人案,景康帝做的批复是,如此恶劣的不法之人,也不用等什么秋后问斩了,直接斩立决吧。

    且除了这个,景康帝还在公文上写到,日后但凡有谁以妇道为由,擅自夺妇人性命者,不论情况是否属实,都以杀人罪论处。

    这比林远秋先前告示上所说的以通jian为由,涉及面还要广一些。因为妇道包括贞节、孝敬、卑顺和勤谨。景康帝的意思,不管人家犯了什么错,哪怕是死罪,那也有官府呢,任何人都没有设私刑取人性命的权利。

    圣上的命令林远秋自然要听,他立马让书吏把公文上的律条一式抄上多份,然后命衙差们快快张贴到下辖各县。

    接着便是对杨家父子的处决,林远秋转身朝贺通判吩咐,“通知大狱,明日处斩杀侄弑妻案犯杨岩成和杨值!”

    贺通判应声,很快安排去了。

    安排除了告知大狱做行刑前的准备,以及贴出斩立决的告示外,再有就是去犯人家里告知今天的送行和明日收尸的事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,得知祖父和父亲要被斩首,作为杨家现下的当家人,杨家大小姐应该过来送行才是。可直到杨地主父子两个已吃上断头饭,家里除了过来一位送衣衫和吃食的老仆人,就未再见有人来。

    父子俩气得骂骂咧咧,直说萧氏生的几个赔钱货实在太不孝顺。

    老仆人立在一旁,耐心等着两人把话骂完,然后才把大小姐让传的话给说了一遍,“老太爷,老爷,大小姐说了,堂叔的家产她会全数捐出去,一文都不留。还有,三个月前大小姐就给您俩单独买了一块风水地,等明儿老奴领人收尸之后,就直接把老太爷和老爷安葬在那儿。大小姐说,祖坟就不让您俩进去了,免得杨家列祖列宗要怪罪于她。”

    一听这剜人心的话,杨地主父子俩差点当场背过气去,嘴里一个劲的骂着家门不幸,他们杨家怎么就出了这样一个不孝女呢。

    老仆没吱声,心说这怪得了谁,老太爷和老爷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,非得做下这等谋财害命的事。

    而老爷更加心狠,居然连十几年的结发妻子都下得了狠手,也难怪大小姐会气得连最后一面都懒的过来相见了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第二日一早,西市口格外的热闹,而与西市相连的通驷街上,也已经是人山人海。

    先前杨地主父子被判秋后问斩,百姓们可都是知道的,没想到这还差着好几个月呢,居然就要砍头了。

    “你们没看城门口贴着的告示吗,上头说了,提前处决杨家父子可是圣上下的命令。”

    茶楼上,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把看到的告示内容说给了茶客们听,在说到“圣上”两个字时,中年书生还朝着京城方向做了个躬身作揖的动作。

    其他茶客听后,则纷纷开口:

    “难怪,我说怎么就提前了这么多。”

    “由圣上亲自下令斩首,这杨家父子也算死得不亏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亏不亏的,也不想想,如今他们家只剩下三个还未成年的小姑娘,往后怕是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茶客的未尽之言,在场众人都明白,谁不知道那杨佑死后,他的家产归到了杨地主这一脉,可没有人相帮守着,这姐妹三人哪里保得住这些家财啊。

    午时正,杨家父子被押到了西市,午时一刻,林远秋乘着官轿过来。

    午时三刻便是犯人伏法的时候,在此之前,林远秋又与现场百姓重申了任何人不得行私刑的律法。

    随后他也不耽搁,抓起行刑令牌抛了出去。刽子手见状,很快手起刀落,只听两声“咔嚓”,杨家父子终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赔上了性命。

    让众百姓没想到的是,这边行刑刚结束,就有三个穿着一身孝服的女孩子跪到了知府大人面前。

    众人正讨论这三位应该就是杨地主的孙女。

    却见为首那个约摸十一二岁的姑娘,手里举着一只木匣。

    等听到杨家大小姐要把堂叔的家产全都捐出来时,在场众人顿时都不淡定了起来。

    乖乖,这可是有好多田地,以及屋宅和店铺呢。

    就这样捐出来全都不要啦?

    哎呦,这可真是败家啊。

    林远秋却是对面前的小姑娘有些佩服,才这么小的年纪,就知道当着城里百姓的面把烫手山芋给送了出去,没了这些惹人红眼的东西,往后盯着她家的人肯定就少了,加之作为知府,既然收下小姑娘的捐赠,之后肯定会对她家多了关注,那么旁人也不敢轻易去欺负。

    看着眼前眼含期待的小姑娘,林远秋心下叹气,唉,小小年纪就要挑起家里的重担,也真是不容易。

    不过他们衙门肯定不会收老百姓的捐赠,毕竟自己待在石洲府也是有年数的,往后过来的官员,还不知道会怎样处理这些产业,所以府衙绝对不能收下这些。

    可林远秋也知道,自己若不把这些危险因素从几个女孩身边剥离,那么往后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。

    思忖了片刻,林远秋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的法子。

    只见他伸手接过木匣,等看到里头装着的房契和地契后,笑着对杨家小姑娘说道,“衙门自是不收百姓们的捐赠,不如这样,本官用你家这些家资创办一所女子私塾吧,这间宅子就当学舍之用,至于田地的收成以及店铺的租金,全用到私塾的各类花销上,也包括请女夫子的费用,届时城里的女孩子,不论是谁家的,都可免费来私塾念学,你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如此好的提议,杨家姑娘哪有不应下的道理。

    于是,开办女私塾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而在场的好些百姓,一听到家中孩子可以免费念学,都有些心动,虽能去念学的不是男孩子,可女孩子能识上字也是件好事,这样将来就能说上一门好亲事了。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六月的稻穗生长迅速,七月开始灌浆,到了八月,稻谷已可以收割,田间地头看着黄灿灿的一片。

    这些时日,整个石洲府的农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当中,与往年相比,地里的稻穗rou眼可见的比去年更沉甸甸一些,所以今年稻谷的产量绝对超过以往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,种了几十年的地,他们还是头一回遇到在八月就可以让稻谷归粮仓的事。

    现下这情况,还真如知府大人所说的,若抓紧时间的话,在大雪来临之前,地里还可以收一茬萝卜,到时不论是烘成萝卜片炒着吃,还是切成条直接用盐腌了,都是极为不错的。

    这样想着,各村农人动作迅速,都飞快收割起自家的粮食来。